中欧体育近日,玉环市伟明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迎来了一群充满好奇的小访客——27名来自台州的小记者。这场以“垃圾变形记”为主题的探秘活动,旨在让孩子们深入了解垃圾处理的全过程,探寻生活垃圾如何“华丽转身”为资源的环保密码。活动一开始,小记者们便走进了会议室,林智慧老师通过大屏幕生动地讲解了垃圾处理的基本知识。她介绍道:“垃圾在这里需要先‘住’7天,通过发酵后才能开始处理流程。”这番话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大家都迫不及待想要了解更多。
在讲解中,老师对垃圾的分类进行了趣味科普:“猪吃了会死的垃圾是有害垃圾,比如电池;而电视和饮料瓶可以回收,属于可回收垃圾;鸡蛋壳则是易腐垃圾,它们可以化作春泥更护花;用过的杯子和筷子大多属于其他垃圾……”互动环节中,小记者们积极提问,围绕垃圾分类展开讨论,知识在问答中逐渐扎根,为后续的实践活动打下了基础。
经过理论学习后,实践环节如约而至。小记者们纷纷拿出自带的“垃圾”——衣服、饮料瓶、电池等,在桌面上演起了一场垃圾分类“大作战”。他们眼神专注,凭借刚学到的知识,快速分拣:饮料瓶归入可回收,电池则被放入有害垃圾桶,干净的衣服也被归为可回收物……偶尔出现的小失误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及时修正,垃圾分类的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真正成为了他们的“实操技能”。
接下来,小记者们排队进入垃圾库,瞬间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巨大的“垃圾吊”正在高效运作,每天能“吞下”4-5吨垃圾,整个垃圾库每天可处理1200吨垃圾,而新到的垃圾则高达800吨。林老师解释道,垃圾的发酵周期因季节而异:夏天大约5天,冬天则需7天。
“那垃圾什么时候能处理完呢?”关小艾好奇地问。林老师耐心回答:“其实,处理不完的垃圾源源不断,因此我们必须从源头减量中欧体育。”这一回答让小记者们意识到,环保意识的重要性正在悄然在他们心中扎根中欧体育。
“烧后的垃圾渣有什么用?”另一个问题抛出。林老师揭秘道:“炉渣可以用来制砖和铺路!”这一点让孩子们惊叹不已,原来垃圾焚烧后的“剩余价值”竟然如此之高,垃圾处理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变废为宝”的链条,每一步都蕴藏着环保的智慧。
随后,小记者们走进监控室,电脑屏幕上显示着设备与管路的连接图,勾勒出垃圾处理的“脉络”。林老师详细讲解了垃圾从“化学能→热能→水蒸气动能→电能”的能量转化路径,原本枯燥的理论通过直观的流程变得生动有趣,小记者们听得入神,纷纷感慨科技让垃圾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城市能源补给的新力量。
活动的尾声,小记者们在公司设立的分类标语前合影留念。此次探秘活动不仅让他们见证了垃圾从“无用废弃物”到“资源宝藏”的蜕变,也让他们深刻理解了垃圾分类和减量的重要性,感受到了科技助力环保的力量。这场环保之旅,既是一次实践课堂中欧体育,更是环保种子的播种时刻。
相信在未来,这些小记者们会成为环保的传播者,带着所学所悟,影响身边的人,让更多人加入守护城市、守护环境的行列。让“变废为宝”的环保魔法,在更多角落绽放光彩中欧体育。通讯员蔡克琴中欧体育、林智慧文/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