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体育夏夜的武汉,空气里飘荡着麻辣小龙虾的鲜香、凉拌黄瓜的清爽和水果切片的甘甜。人们大快朵颐时,被随手丢弃的黄瓜蒂、西瓜皮,正悄然开启一场“绿色重生”之旅。
生厨余是厨余垃圾中的一类,是指烹煮前食材物料处理所剩之物,如菜叶、果皮等。
常青花园厨余站位于近东西湖堤S18机场高速高架桥下。记者在这里看到,三台相互连接的设备正在运转,成为一套完整的生产流水线。工作人员将刚运送到这里的绿色垃圾桶固定到起降机上,将里面的生厨余倒入投料机。
“经过10天到半个月的发酵、烘干、过滤称重后,就成为我手上展示的营养土。”常青花园城管执法队工作人员魏玮指着有机肥样品展示箱告诉记者,这些有机肥料,就是生厨余“变”出来的。
常青花园人口集中,厨余产生量大中欧体育,以前大量的生厨余垃圾与熟厨余混合清运。通过走访调研中欧体育,常青花园城管执法队了解到用生厨余垃圾生产肥料技术已成熟应用,便向区城管执法局申请生活垃圾处理专项经费购置了一套生厨余处理设备,协调将军路街道和相关单位选定一处远离居民生活区的地块投入建设。2023年11月,常青花园厨余站建成投用。
魏玮告诉记者,为了测试有机肥实际效果中欧体育,工作人员用厨余站生产的肥料试验种植蔬菜。记者在试验田看到,蔬菜架子上爬满绿藤,生机盎然。
“处理站建成以来,我们已经将近200吨生厨余转化为有机肥。”每天,处理站安排专班专车到常青花园辖区的重点生鲜商户和企事业单位食堂收取生厨余,每月可收集处理10余吨,制成约1.2吨有机肥。“处理好的肥料会免费发放给辖区企事业单位和种花养花的居民”。
常青花园第三社区绿色驿站,“兰花达人”彭文芝和“月季花达人”周华告诉记者:“这里的花花草草,每月施肥20多公斤,肥料都是处理站免费提供的。”
生厨余垃圾变废为宝,改变的还有居民的生活中欧体育。“定时定点收取生厨余垃圾,环境干净了,还能物尽其用。”在常青花园的一家水果店,店长开心地告诉记者,随着夏季的来临,水果切配区在高峰时期,生厨余垃圾多且招蚊虫。如今生厨余垃圾被及时收走,顾客也多了不少。
常青花园城管执法队针对可回收物采取“预约式”和“集中式”清运,企事业单位、商户门店产生可回收物,可通过微信、电话预约上门收运,或者在集中收运日进行现场交付。对于人流量大的商圈、餐饮集中区域,常青花园主动协调清运人员将生活垃圾收运时间延长至凌晨2点,实行“桶桶对接、密闭运输、日产日清”,保证垃圾不滞留、异味不蔓延,环境卫生进一步焕新向好。
东西湖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责任人告诉记者,生厨余变肥料不仅是环保实践中欧体育,更是经济新增长点。该局将推动“垃圾治理”向“绿色产业”转型,在东西湖打造“零碳社区”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