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Kaiyun留坝位于陕西秦岭南麓腹地,面巴蜀背秦川,隶属陕西汉中,县域面积1970平方公里,总人口仅有4.2万人,全县超过90%被森林覆盖。近些年,留坝仰仗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在乡村文旅的道路上快步疾走。2023年,留坝县旅游综合收入达33.4亿元,接待游客588.61万人次,这个数字是当地总人口的140倍。
旅游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城市的消费和生活习惯也必然会被带入乡村。这个被游客称为当代桃花源的地方,要如何消解多于自身人口百倍的垃圾增量?又要如何保障支撑自身经济优势的生态产品可持续发展,走出自身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道路?今年3月,《新闻调查》记者来到留坝,探访这座小县城在面临新时代发展困境时如何找寻出路。
干净、整洁、清爽,是在留坝街头行走时最自然的感受。很多留坝人会把原因归功于一座玻璃房子。这些占地大概一个车位面积的阳光房,就是留坝县的可回收垃圾投放点。
阳光房也成了城市的一座景观,这种方式不仅让大家主动进行垃圾分类,也让保护自然、保护家乡环境的概念变得具象化,在留坝,进行垃圾分类真的成了新时尚。
20世纪80年代,留坝靠砍树、开矿一度获得过人均存款全省第一的名头。可好景不长,自然生态变得面目全非。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秦巴山区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分县相继成了这座县城的代名词。
陕西省留坝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局长 张海霞:对生态的破坏比较大,所以县委痛下决心,关闭了所有的矿山,来保护我们的绿水青山。
2011年开始,留坝在逐步探索中确立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方向。终于在8年后看到了坚持生态发展方向带来的变化。
从留坝县的旅游综合收入数据可以看到,除2020年受疫情影响外,留坝的旅游规模持续增长。就在民宿旅游发展看到希望的同一时间,一个制约全县旅游发展的棘手问题出现在政府面前。
陕西省留坝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局长 张海霞:主要还是垃圾填埋场库容不够了,市上开了一次会,要求县级的垃圾必须焚烧,在三年之内填埋场要全部取缔。第二个就是从源头上咱们垃圾要减量。
民宿旅游的发展,游客必然会将城市生活习惯带入乡村,所产生的垃圾增量并不好估算。不仅如此,留坝每天会产生多少垃圾,一直也并没有准确数据统计。而垃圾焚烧的选项,也因为垃圾数据不明晰、土地资源紧张等原因无法实施。为了全县生态旅游的未来,源头垃圾减量似乎成为了唯一选择。
留坝寻求垃圾减量途径的时候,正是“垃圾分类”议题再次席卷全国的时刻。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发布《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随即,各城市相继推出了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内容包括加快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建设开云Kaiyun,采取简便易行的分类投放方式,宣传和现场引导,监督生活垃圾分类,合理设置垃圾箱房、垃圾桶站等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的分布、开放时间等,各类垃圾分类的方法再一次层出不穷,同样,很多地方再一次无疾而终。
2019年开始,张海霞先后在多个城市进行考察,各地尝试的垃圾分类方法,要么是实行人海战术,值守垃圾桶,要么是花高价在小区摆放诸多智能垃圾分类设备,这对于“既没钱又没人”的小县留坝来说,都不切实际。
县域垃圾处理问题眼看成为制约留坝继续发展的瓶颈。2019年4月,留坝前任县委书记在四川蒲江明月村考察民宿旅游时,意外发现当地村民会把一袋袋分好类的垃圾放进一座“奥北自助投放点”的房子中,这与她熟悉的扔垃圾方式完全不同。
四川蒲江明月村的这些垃圾自助分类投放点,是一家名为奥北环保的科技公司设置。奥北环保的创始人汪剑超是垃圾分类领域的名人开云Kaiyun。这位中科院软件工程所的研究生,2011年辞去微软公司工程师的职位,选择到成都收垃圾。十三年过去了,他依然坚守当初的理念,用科技化和市场化手段解决中国的垃圾分类难题。
奥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汪剑超:垃圾分类是一个长期的事情,不是说做几场活动或喊喊口号就结束了,还是要日复一日去经营、去运营的。作为企业来说,我们协助政府做这件事情,就一定要找到一个成本、管理体系上科学的路径和方式。
2011年,汪剑超团队开始尝试用技术手段助力垃圾分类,并在成都开始实行扔垃圾、攒积分、换礼品的方法。之后,为进一步方便居民投递,让大家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探索出了“满袋换空袋”的想法,逐步在四川、广东、北京、上海等多地铺设无人化的自助回收点位。
大家在投递垃圾时,都会保证放入袋子的物品干净、干燥,没有异味。而后,将14种可回收物混放在一个袋子中,送进阳光房。一周以后,这些混放在一起、回收价格完全不同的垃圾所产生的收入就会抵达用户手机,这种便捷的方式也让很多人主动参与垃圾分类。
2019年,正当留坝感觉“发现奥北”为自己找到垃圾减量途径欣喜之时,企业这边却出人意料的婉拒了留坝的邀请。
陕西省留坝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局长 张海霞:我们马上就启动了,啥准备工作都做好了,这回如果谈崩了,那我们是没法给书记交代的。我们当天就坐高铁过去了,那天晚上座谈的时候,我们再次恳求,到最后都没答应。
奥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汪剑超:是好事,但我们当时也是有顾虑,我在这个区域里面有没有足够的业务量,能支撑我们长期运转;第二,我们自己当时还没有阳光房,都是因地制宜改造点位,那个时候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门坏了,就要找当时施工的第三方,然后来来可能一个月过去了,特别影响居民的参与。
2019年8月,就在有关开展垃圾分类相关政策出台不到两个月,迅速有6400余家与垃圾回收相关的企业成立,这个数目几乎是2018年全年的注册量。在政策红利面前,大家纷纷跃跃欲试。但汪剑超却意外地将很多找上门的项目拒之门外。
汪剑超看来,在尚不具备分类垃圾末端处理条件的区域过早开展前期分类,将很快打击参与分类人员的热情,完全没有可持续性。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汪剑超团队在谨慎扩展业务点位的同时,为自己的目标寻找答案。而留坝县的垃圾分类减量处理需求也是迫在眉睫。
既然暂时没有更好的方法,时任县委领导决定参考奥北的回收方式自己收垃圾。首批试点就选在了距离留坝县城30公里的火烧店镇,这里也是留坝最早启动乡村旅游的地点之一。这座当年政府投资两万建的垃圾回收房,如今已经变成了展板存放间。
焦萍目前是中西沟村党支部书记,2019年,她也成为了村里的“收荒匠”成员之一。
焦萍:当时就是老百姓分类,拿过来我们村收集,然后就是镇上转运,我们是每周星期四早上大概八点多,所有的村干部在这里帮着分类、打捆、装、卸等等。
中西沟村当时的做法类似于在街边收废品,只不过村民不能直接获得金钱收益,而是通过卖垃圾获取积分,凭积分在“德美屋”中换取日常生活用品,这就需要村干部们对老百姓提交的垃圾量做出准确的记录。
烦琐工的作也逐渐消耗着大家的热情,但比起身体上的筋疲力尽,更让大家烦躁的是收上来的垃圾卖不出去。
在烧房坝村的垃圾回收房中,依然存放着很多当时没法卖出去的可回收物。村党支部书记王海燕告诉我们,村里能卖出去的东西基本都是纸板、铝罐等价值较高的垃圾。不过,因为村子比较偏远,每次联系垃圾回收人员,对方都不愿意上门回收。
一年多时间里,留坝的火烧店镇做着艰难的垃圾回收探索。同时,张海霞也注意到,随着政府补贴的下降和取消,许多和垃圾分类相关的公司昙花一现。留坝的垃圾减量目标眼看要无疾而终,此时留坝再次向汪剑超表达了希望合作的强烈意愿。
陕西省留坝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局长 张海霞:每次收的东西我们经常拍视频,他就给我们点赞,最后我心里也在想,一年了,他可能看到我们政府的决心,然后我们第二次一打电话,他很快就来了。
经过一年多直接参与垃圾分类的实践,留坝弄清楚了为什么街边收废品可以挣钱,但政府垃圾分类需要投入资金的缘由。如果在前端降低分类标准,政府就势必需要投入二次分拣成本,而二次分拣成本是难以覆盖资源本身的价值,模式的成本结构加上买卖途径的不通畅,垃圾分类最后就会成为自己的负担。
阳光房模式推出后,设立的点位大多是人口居住密集的城市,不仅符合居民投递垃圾习惯,便捷的交通也可以保证及时回收,这些因素都让阳光房取得了广泛受众。但留坝政府在这次合作中提出,要全县覆盖阳光房,进行可回收垃圾收运。这就需要阳光房的模式不仅对城市适用,也需要能落地乡村。对于留坝来说,这并非没有顾虑。
一直以来,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政府做垃圾分类遇到的最大痛点就是补贴问题,垃圾减量到底需要做多少钱的预算以及做多久的预算,因为没有参考标准,最后就出现今年买桶明年换,垃圾减量变成反复更换垃圾桶。
2021年11月,留坝县投入近100万元,首批购买15座阳光房,在试点区域安装铺设。消息传出后,最激动的莫过于饱受收垃圾之苦的火烧店镇。
汪剑超:首先这个房子,它是一个拼装式的建筑,所有的模块都是可以去更换的,这都是铝合金的,现在已经是第三年了,基本上没有什么老化生锈的情况,也基本上不需要维护。
两个人在3个小时之内便可完成阳光房的铺设安装。与此同时,在物联网技术的加持下,只要房子保证电力畅通,就可以实现无人化管理运行。居民进出房子、取袋子都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操控,每一次人员进出也会通过监控记录。此外,使用透明的玻璃,也可以起到展示作用。
阳光房中除了可以投递十四种可回收垃圾之外,也支持投递有害垃圾。用户只需要将带有二维码的扣子捆在有害垃圾上,也可以实现投递返现。
首批阳光房落地后,留坝县委、县政府的垃圾减量工作才刚刚开始。政府深知,实现垃圾减量目标并不是单纯建一座房子,而是要有一系列配套的制度设置。县里开展垃圾分类的目标,不是政府去补贴参与垃圾分类的行为,而是要实现垃圾源头减量。阳光房的模式也可以准确计算垃圾数量,为政府设计源头减量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每个星期二,是留坝县城可回收垃圾的收运日。作为项目负责人,丁栋负责留坝全县可回收垃圾的运营工作。两年来,奥北在留坝的正式员工也仅仅只有两人。忙不过来的时候,他们会招募志愿者,日结工资进行帮忙。
阳光房中的垃圾就被装车完毕,他需要将新的袋子挂在发袋机上,供居民再次领取投递。
收垃圾所使用的袋子,需要用户花10元钱购买使用权,按照满袋换空袋的投递规则,每一个账户最多可以领取两个袋子,满袋垃圾确认收运后,即可领取新的袋子。这样既可保证袋子不丢失,也可以保证用户反复利用。
除了县城收运外,每周三周四,丁栋会前往留坝的镇村进行垃圾收运。留坝的阳光房是全县覆盖,镇村一级的点位一般会设立在广场或村委会旁边。对于村民来说,也许无法满足步行可达,但很多被群山环绕的乡村,第一次找到了处理垃圾的出口。
完成收运工作后,丁栋走进了马路对面的白庙子村卫生室。阳光房建成后,村卫生站的大姐就成了忠实的用户之一。到目前,她已经在阳光房投递了133公斤垃圾。
在留坝的可回收资源分拣中心,张宁将14个电子秤同步连接到一台平板电脑上,每一个称代表着一类垃圾的重量。她将居民投递的混杂可回收物分别投递到不同的秤上,平板上就会实时显示物品的重量,哪怕是一张纸或者一袋塑料,电子秤也会准确称出重量。不到40秒的时间,她就可以完成一袋垃圾的分拣称重工作,与此同时开云Kaiyun开云Kaiyun,垃圾产生的收益也会同步抵达用户手机。
张宁和志愿者潘传霞在一天时间里就可以完成200袋垃圾的分拣称重工作。这些在传统方式下需要大量人工加班加点完成的事情,都因为科技的助力出现转变。
但最终影响垃圾分类成败的还是分好类的垃圾最终如何处理。货物的暂时存放,回收价格的不确定性成为困扰奥北的主要问题。因为量的问题,目前,留坝回收上来的东西,大多只能通过寻找汉中附近的中间商进行销售。类似于纸、织物等高价值物品会有中间商乐意上门,但对于玻璃、塑料,丁栋只能自己卖货。
长久以来,中国再生资源体系都习惯被称为世界最成熟的体系开云Kaiyun。但在很多从业者看来,因为太过成熟,导致中间回收长期处在落后的状态。封闭的体系也让外人很难进入,更别提运用科技手段进行产业升级,提高行业标准了。
截至去年,留坝县投入390万元,建成阳光房61座,基本实现了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分类服务的全覆盖,注册会员2.3万余名,基本实现了全县家庭覆盖。投递垃圾3.3万余次,前端垃圾减量332余吨,群众获得返现30余万元。
只要拥有足够的量,居民生活中所产生的绝大多数垃圾,都可以进入中国再生资源体系的终端,由垃圾变成资源。在汉中没有销售途径的编织袋、水果塑料盒、牛奶盒等垃圾,如果获得一定数量后运送至需求终端进行销售,一吨可以卖到1000元左右,都有着较好的市场回报。但将垃圾真正转化成资源,不进入填埋场、焚烧厂的前提是现代化分拣中心的建立。
2024年3月13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写道,统筹区域内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中转贮存及再生资源回收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用地范围,保障合理用地需求。
为了更好巩固垃圾减量所获得的成绩,留坝县的新分拣中心也已进入工程施工阶段。留坝政府负责将提供的场地进行填平、硬化等处理,完成接通水电、消防等基础保障,保证分拣中心项目的安全运行。奥北则利用政府购买阳光房的款项,对新的分拣中心进行设计建设。
两年来,几乎涵盖每一户居民的垃圾分类实践在留坝有效开展,留坝也根据这两年的垃圾产生量建设了一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用于焚烧县域内产生的其他垃圾。